深夜,暴跌!黄金急速跳水,发生了什么
金价银价突发史诗级闪崩,国内金饰价格单日暴跌83元/克,手里握着金条的人们一夜无眠。
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时钟指向凌晨,黄金价格突然如自由落体般直线坠落。
10月21日至22日,国际现货黄金单日暴跌6.3%,最低触及4080美元/盎司,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现货白银盘中闪崩8.7%,创2021年以来最大跌幅。
这场毫无预兆的贵金属市场“史诗级闪崩”迅速波及全球:国内金饰价格应声大跌,老庙黄金足金价单日跌83元/克;A股黄金股开盘集体跳水,湖南白银一度跌停。
01 闪崩实录
黄金市场迎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风雨。
在刚刚创下4381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后,伦敦金现突然在10月21日高台跳水,盘中大跌超3.8%,跌破4200美元/盎司。
跌势在夜间加剧,现货黄金价格一度下跌6.3%,最低触及4080.87美元/盎司,创下2013年4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白银的跌势更为惨烈,现货白银日内一度暴跌8.7%,创下2021年以来最大跌幅。
铂金和钯金同样未能幸免,现货铂金跌幅扩大至8%,钯金暴跌6.7%。
02 连锁反应
这场贵金属的集体闪崩迅速在全球市场引发连锁地震。
10月22日,A股黄金股开盘集体大跌。湖南白银、盛达资源跌停,晓程科技、招金黄金、西部黄金跌超9%。
中金黄金、山金国际跌超8%,赤峰黄金、山东黄金跌超7%。黄金概念的集体跳水,成为当天A股市场最惨烈的板块。
国内金饰价格也应声大幅下调。
周大福金饰报价1235元/克,较前一日下跌57元/克;周生生金饰报价1238元/克,较前一日下跌51元/克;老庙黄金金饰报1211元/克,较前一日下跌83元/克。
回收市场陷入停滞,国际国内价差倒挂,回收商纷纷暂停业务以规避风险。
有福建投资者订购了1公斤黄金板料,在一小时内亏损5万元。而使用高杠杆的交易者更是面临毁灭性打击,有80倍杠杆账户单日亏损达47万元。
03 暴跌探因
这场看似突然的闪崩,实则早有预兆。
地缘政治风险的降温成为触发暴跌的第一张骨牌。
法国总统府10月21日发布一份多名欧洲领导人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联合声明,称“强烈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即俄罗斯与乌克兰立即停火。
欧洲多国联合声明支持以当前战线为起点进行谈判,这意味着顿巴斯地区大部分土地可能交由俄罗斯控制。
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缓和迹象,特朗普在贸易态度上软化,缓解了市场对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
技术层面的超买状态是闪崩的内在原因。
今年以来黄金累计上涨55%,白银涨幅更高达80%。投机性多头仓位达到历史峰值,黄金相对强弱指数(RSI)超过85,白银更是超过90,显示市场已严重超买。
美元流动性收紧与政策转向加剧了贵金属压力。
美联储释放“谨慎降息”鹰派信号,美元指数创两月新高,压制了以美元计价的黄金白银。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关键经济数据延迟发布,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
流动性陷阱与集中抛售最终放大了跌幅。
在亚洲凌晨低流动性时段,伦敦市场突然出现1亿盎司白银空单集中抛售,这一数量占全球年产量的12%。算法交易随后跟进,迅速放大跌幅。
04 机构分歧
面对金价的史诗级闪崩,市场观点出现明显分歧。
短期看空的声音开始出现。
花旗银行预计,美国政府停摆结束及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可能推动黄金价格在未来3周内进入震荡整理阶段。该机构短期内看跌黄金价格,设定1-3个月目标价为4000美元/盎司。
美国银行更是预警,黄金可能下探3800美元。
然而,长期看多的阵营依然坚定。
高盛、汇丰等机构继续看好黄金长期走势,甚至设定了5000美元的目标价。
汇丰银行在一份大宗商品展望报告中表示,黄金的上涨动能有望持续至2026年,其背后动力包括各国央行的强劲购金、美国持续的财政担忧以及进一步货币宽松的预期。
光大证券同样表示,长期来看,看多黄金的大逻辑并未发生改变。美债偿付风险和美元购买力下降的问题仍然存在。
05 投资策略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此次金价闪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避险渠道需要优化。
金饰因包含高额工艺费导致回收时亏损约20%,并非理想的投资选择。比如古法金工费高达200元/克,投资性价比极低。
相比之下,定投黄金ETF(费率0.5%)或银行积存金,流动性更强且溢价更低。
仓位管理与操作原则至关重要。
专家建议,贵金属配置不应超过流动资产的10%,并应避免杠杆交易。
对于希望抄底的投资者,可关注黄金4200美元的支撑位,急跌至3800-3900美元区间再考虑分批建仓。
投资者还需警惕溢价陷阱。
国内金饰价格往往滞后于国际行情,品牌溢价超过30%,盲目“抄底”可能陷入亏损。
对于消费需求,可转向深圳水贝的“金条+加工”模式,比品牌店节省30%成本,或考虑租赁黄金替代购买。
金价闪崩后,市场参与者们表情各异:早期低价持仓者浮盈仍丰厚,波动影响有限;而杠杆交易者则面临爆仓风险,80倍杠杆账户单日亏损可达47万元。
黄金的长期避险逻辑——全球央行连续增持、去美元化趋势、美债破37万亿美元信用风险——并未因这次闪崩而逆转。
正如广东南方黄金市场研究院宋蒋圳所言:“涨得急,跌得也急···但从长期来看,国际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