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三季报营收净利双增,资产规模近1.39万亿
区域性银行如何穿越周期实现稳健增长?成都银行以一份“规模、利润、质量”三优的答卷,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10月28日,成都银行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总资产达1.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81%;实现营业收入177.61亿元,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94.93亿元,同比增长5.03%。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与行业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成都银行不仅实现了规模与利润的双增长,更将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68% 的低位,成为A股上市银行中少有的将该指标维持在0.7%以下的机构。
01 业绩稳中有进
三季度报显示,成都银行经营业绩呈现“稳中有进、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
该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77.61亿元,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94.93亿元,同比增长5.03%,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凸显出该行成本优化与盈利效率的提升。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第三季度该行实现营收54.91亿元,归母净利润28.76亿元。
在盈利指标方面,该行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5.2%,虽同比下降2.3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已公布三季报A股上市银行前列。
02 规模持续扩张
在“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经营方略引领下,成都银行资产规模持续稳健增长。
截至9月末,该行总资产1.3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81%,保持了持续稳健增长步伐。
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存款总额9864.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5%;贷款总额847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3%。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贷款余额(不含应计利息)8462.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5%,显著高于资产增速,其中新增主力约九成为公司贷款,体现了成都银行金融服务实体的决心。
03 资产质量领跑
在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成都银行牢牢把控风险防线,资产质量保持优异。
截至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0.68%,较6月末上升2个基点,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在A股上市银行中持续领跑。
拨备覆盖率433.08%,较6月末下降19.57个百分点,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资产“安全垫”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此外,该行关注率0.37%,较6月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显示出前瞻性指标也在改善。
04 息差企稳支撑
息差持续收窄是银行业的共同挑战,成都银行在这一方面表现出阶段性企稳特征。
前三季度成都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幅8.2%,在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同比增幅7.6%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为该行未来营收及利润提供稳定支撑。
根据国信证券测算,成都银行2025年三季度单季度净息差1.45%,较二季度下降3个基点。
天风证券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净息差录得1.62%,与上半年持平。
分析认为,后续伴随存量存款陆续到期重定价,前期多轮存款利率降息的红利将逐步释放,进一步缓解息差收窄压力。
05 区域深耕战略
业绩中呈现的强韧根基,源于成都银行深耕区域的战略格局。
2025年,成都银行锚定中央、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紧抓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
该行持续为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项目、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该行先后为天府国际机场、轨道交通建设等重大项目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2025年上半年在申报及发行专项债金额超450亿元的经验基础上,三季度继续加大对区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06 布局未来增长
面对银行业的深刻变革与激烈竞争,成都银行正积极谋划未来,致力于打造更为多元、协调、均衡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该行正推动新一轮战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核心在于巩固深化政务金融、储蓄负债等传统优势领域“护城河”的同时,全力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早在2009年,成都银行就成立了全国首批科技专营支行,多年来通过“外引内培”复合型专业人才,组建科技金融专职团队。
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通过“文创通”累计服务超530家文创类企业,累计支持金额超47亿元。
去年12月,该行落地全国首单版权ABN项目,实现了中国版权ABN零的突破。
成都银行的成功绝非偶然。
它得益于该行深耕地方、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所积累的深厚根基,也源于其在稳固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财富管理、零售转型等新赛道,致力于打造强劲“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远见。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成都银行凭借其深厚的区域根基、优异的资产质量和前瞻的业务布局,将在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