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时隔十年重上4000点,这次有何不同? 
上证指数盘中站上4000点,为十年来的首次突破,市场内核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十年,一个轮回。 
 
2025年10月28日10时14分,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这是自2015年8月18日以来,A股首次重返这一关键点位。 
 
尽管当日午后市场遭遇抛压,最终收于3988.22点,但在10月29日,上证指数收盘成功站上4000点上方,报4016.33点。 
 
4000点作为A股重要心理关口,其突破意义不仅在于点位本身,更折射出投资者对宏观环境的信心修复。 
 
01 突破时点:沪指十年磨一剑 
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10月28日,A股市场全线低开,三大指数开盘均下跌。 
 
开盘之后,A股市场走高,上午10时14分,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22%、0.44%、0.15%。 
 
上证指数盘中最高报4010.73点,为2015年8月18日之后首次站上4000点,创逾10年新高。 
 
从盘面上看,市场表现分化,热点快速轮动。 
 
锂电电解液、半导体材料、光芯片等板块表现活跃,而培育钻石、钴矿、稀土等板块出现调整。 
 
申万一级行业中,综合、国防军工、交通运输行业涨幅居前,分别上涨2.06%、1.07%、0.24%。 
 
02 规模变化:A股“体格”更壮实 
点位虽然相似,但A股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大A”了。 
 
十年间,A股市场经历了规模上的飞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7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48家,较2015年的2827家增长近一倍。 
 
总市值规模从2015年的58.40万亿元扩张至122.23万亿元,增幅超100%。 
 
A股体格更壮了,整体估值较十年前也更为理性。 
 
对比2015年,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低,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不到15倍。 
 
截至2015年8月,A股平均市盈率为15.81倍;截至2025年9月,A股平均市盈率为14.24倍。 
 
03 驱动力之变:从杠杆资金到科技引领 
与2015年的4000点比,现在的市场逻辑完全不一样。 
 
2015年行情由杠杆资金驱动,两融余额短期激增,市场投机氛围浓厚,估值普遍高企,最终因去杠杆引发回调。 
 
2025年以来,两融余额的规模虽不断增加,并突破2万亿元关口。 
 
但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一直没有超过3%,最高值仅为2.51%,显著低于2015年高点时期的4%-5%。 
 
当前市场已从流动性驱动为主转向政策与基本面双轮驱动。 
 
科技板块正经历从概念炒作到业绩验证的关键阶段。 
 
2015年,券商板块涨幅超200%,钢铁、煤炭等周期股贡献了近40%的指数增量; 
 
本次行情中,信息技术板块贡献了沪指超50%的涨幅。 
 
04 投资主体:机构化程度显著提升 
与2015年相比,当前市场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投资者结构优化。 
 
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超30%,比2015年高出15个百分点,长期资金为主的市场波动会更平缓。 
 
同时,股民总数从2015年的9300余万人增至超2.4亿人,市场参与度显著扩大。 
 
外资持续增配中国资产,北向资金从千亿规模增至今年三季度末的2.6万亿元,成为市场重要的稳定器之一。 
 
融资余额从2015年的1.4万亿元增至2.4万亿元,但占流通市值比例明显下降,显示风险控制强化。 
 
05 产业格局:新质生产力主导 
引领市场的从金融、能源转变为以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 
 
十年前,A股市值前十大多被金融、能源巨头占据;如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硬科技企业已跻身前列。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寒武纪-U股价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科技板块在今年大放异彩,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半导体、创新药等均有不错的表现。 
 
2025年以来,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通信、电子、计算机涨幅排名前三,分别为134.32%、120.95%、100.75%。 
 
科技成为A股上涨的领头羊。 
 
06 未来展望:慢牛格局有望延续 
分析人士认为,多重利好因素有望支持市场短期内维持强势表现。 
 
中期来看,上市公司盈利有望改善,为市场增添新动力。 
 
“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代表着牛市趋势得以进一步确立,未来市场走势更加明朗,”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高盛明确表示中国股市“慢牛”已在路上,预计到2027年底主要股指上涨约30%。 
 
摩根大通预计至2026年底,沪深300指数有24%上行空间。 
 
短期看,指数冲关可能伴随震荡;长期看,科技产业的突破、经济结构的优化,将支撑A股走出更可持续的慢牛。 
 
站在4000点关口回望,A股的上涨绝非偶然。 
 
多位市场专家认为,4000点不是这轮行情的结束,而是新一轮行情的开始。 
 
投资者不必纠结于短期点位,不妨沿着“自主可控+产业趋势”主线布局。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AI算力与应用、高端制造中的工业母机、新能源领域的储能等方向,既受益于国家战略,又具备业绩弹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