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推进和体教融合深化,青少年宫正从艺术培训主阵地拓展为体育教育重要平台,力求成为体教融合“新枢纽”。以下是相关介绍:青少年宫在体教融合中的优势    课程与赛事基础深厚:青少年宫长期开展武术、棋类、跳绳等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例如,武术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各地青少年宫得到重点推广;棋类项目已耕耘30多年,培养出了象棋和围棋大师;跳绳则因参与门槛低,吸引了众多孩子。全国青少年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已举办4届,覆盖的青少年宫从2022年的近100家扩展至380家,本届赛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吸引了24.95万名青少年广泛参与。    公益属性突出:青少年宫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承担着公益使命。其体育课程定价普遍低于市场机构,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甚至能提供免费的体育课程,如棋类项目收费标准差不多只有市场价的一半,让更多普通孩子能接触到专业体育训练。    教育功能独特:青少年宫汇聚了不同学校的孩子,在这里,孩子既能接受专业教练的系统指导,又能在同伴互动协作中学会坚持、尊重与团队精神,这种集体氛围和社交环境是难以替代的。青少年宫在体教融合中的作用    连接各方资源的桥梁:青少年宫是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体育资源的重要桥梁。学校是体育普及的主阵地,青少年宫则起到提升和衔接的作用,为有兴趣的孩子提供更深层次的集体教学,而社会培训机构更侧重于个性化发展,三者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推动传统体育文化推广:选择武术、棋类等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比赛和课程开展,有助于推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热爱传统体育。青少年宫促进体教融合的实践案例    厦门市湖里区青少年宫:承接全区60所学校的课后服务,将篮球、体适能等课程直接送进校园,既解决了青少年宫场地有限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    成都市青少年宫:开展“流动少年宫”活动,将体育、文艺课程打包送进社区和学校,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孩子能接触到专业体育训练。    北京市少年宫:与北京市足协共同启动足球项目,成立北京市少年宫足球队,开展足球兴趣普及课程和专业提高课程,合作组织大型足球赛事和足球文化公益活动,为青少年足球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与天津市体育局签约共建天津市首个停训运动员实训实践基地,与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共建青少年训练基地,构建“训练+教育+科技”三位一体的特色育人体系,促进体育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