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乌日贡大会: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千年回响”的详细介绍: 乌日贡大会的基本信息名称含义:“乌日贡”在赫哲语中意为“欢乐的聚会”,也有“欢乐喜庆”之意,充分体现了这一盛会欢乐祥和的氛围。起源与发展:乌日贡大会源于赫哲族先民下江捕鱼、上山狩猎前的祭拜山水之神和庆祝丰收的娱乐文化活动。以现代乌日贡大会形式发起的赫哲族文化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1年,农历五月十五前后被确定为赫哲族“乌日贡节”,1997年开始,每4年举办一届。举办形式:大会由赫哲族聚居地轮流举办,为期两到三天,各地的赫哲族群众会组织代表队齐聚主办地,共同参与这一盛会。 乌日贡大会体现的赫哲族渔猎文化内涵传统文艺表演 伊玛堪:它是赫哲族口传的叙事长诗,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和赫哲族的英雄史诗,讲唱内容多为部落战争、民族兴衰、英雄故事等,这些故事很多都与赫哲族的渔猎生活背景相关,反映了他们在渔猎时代的奋斗与抗争。 嫁令阔:即赫哲族民歌,其歌词内容丰富,有赞美大自然的,有歌颂劳动生活的,其中不少歌曲描绘了赫哲族渔民在江上捕鱼的场景以及对丰收的期盼等。 说胡力:是一种说唱文学形式,通常讲述赫哲族的历史传说、生产生活知识等,其中关于渔猎技巧、渔猎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内容,是渔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萨满舞:赫哲族的萨满舞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色彩,在过去,萨满在渔猎生产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舞蹈等仪式祈求神灵保佑渔猎丰收,这种舞蹈体现了赫哲族与自然神灵沟通的文化传统。传统体育竞技 叉草球:由叉鱼演变而来,参赛者手持木叉,叉取用渔网制作的草球,这一运动不仅保留了叉鱼的动作技巧,还体现了赫哲族对传统渔猎技能的传承和演变。 鱼王角力:模拟了赫哲族在江上捕获大鱼时与鱼搏斗的场景,展现了赫哲族渔民的力量和勇气,以及他们在渔猎生活中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 顶杠:两人相对而坐,双腿伸直,脚蹬脚,双手握住一根木杠,用力将对方顶起,这一项目反映了赫哲族在劳动生活中比拼力量的场景,在渔猎活动中,强壮的体力是捕获更多猎物的基础。 射箭:在过去,射箭是赫哲族狩猎的重要技能之一,通过射箭比赛,赫哲族年轻人可以学习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能,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狩猎文化的重视。特色饮食文化:赫哲族的特色美食如刹生鱼、炖鲤子等,都是以鱼为主要食材,这些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烹饪技巧是赫哲族渔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长期以来依赖渔猎资源的生活方式,以及对鱼类食材的独特处理和烹饪方式。传统服饰文化: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是其民族标志之一,鱼皮、鱼骨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鱼皮服饰的制作工艺复杂,从绘制草图、挑选适合的鱼皮,到逐层拼贴、缝制,每一道工序都靠手工完成,这些服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现了赫哲族对渔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乌日贡大会对赫哲族渔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义文化传承方面:乌日贡大会为赫哲族渔猎文化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和传承的平台,使得伊玛堪、鱼皮制作技艺等古老的文化元素得以延续和发展,年轻一代通过参与大会,可以直观地学习和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文化发展方面:在乌日贡大会的推动下,赫哲族渔猎文化不断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如鱼皮画中融入动画形象、城市景观等现代元素,传统的渔猎文化通过现代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也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经济发展方面:乌日贡大会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非遗+研学+旅游”模式成为当地文旅发展的新引擎,赫哲族聚居地通过举办大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渔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