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和绿色转型确实是水泥业破局的关键,以下是具体分析: 国际合作是水泥业破局的关键之一开拓市场空间: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年人均水泥消费量不到300公斤,与我国年人均水泥消费量超过1吨相比,差距巨大,市场潜力大。另一方面,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水泥产能虽已饱和,但需要先进技术工艺和绿色节能装备来改造升级原有产线,为我国水泥企业提供了技术和装备输出的商机。优化产能布局:截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累计在21个境外国家投资建设了49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已投产项目合计熟料产能6828万吨,水泥产能9820万吨。通过在海外投资建厂,可将部分过剩产能转移到有需求的地区,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同时在国际市场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国际合作能让水泥企业接触到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同国家在水泥生产的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方面各有优势,通过合作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例如,南非比勒陀利亚波特兰水泥集团与中材海外公司合作,采用中国环保技术新建工厂,可实现20%的减碳成效。 绿色转型是水泥业破局的关键之二顺应政策要求: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日益重视,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水泥行业绿色发展。如我国相关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50%左右的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点区域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企业只有顺应政策,加快绿色转型,才能避免因环保不达标面临限产、停产等风险。满足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市场对绿色水泥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环保、低碳的建筑材料,水泥企业通过绿色转型,生产高性能、低排放的水泥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份额。降低生产成本:绿色转型过程中,企业采用节能技术、余热发电技术、替代燃料技术等,可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例如,通过优化水泥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工业废弃物、生物质等作为替代燃料,既能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又能降低燃料成本,同时还能解决废弃物处理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提升企业形象:在注重环保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环境表现直接影响其社会形象和声誉。积极推进绿色转型的水泥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社会公众、投资者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