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宁宏代表关注培养更多涉农职业教育人才这一议题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与现状
农业现代化需求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规模化、智能化、产业化转变。例如,大型智能温室的应用,需要懂得自动化控制技术、作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人才来管理和操作。
现代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涵盖农产品加工、农业电商、农业休闲旅游等多个领域,这就对不同类型的涉农职业人才提出了需求。
人才短缺现状
在涉农领域,职业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一方面,从事农业一线生产的人员老龄化严重,年轻人愿意投身农业生产的比例较低。以一些农村地区为例,传统的家庭农场主年龄普遍偏大,缺乏对新型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了解。
另一方面,涉农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在教育资源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培养涉农职业教育人才的重要性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涉农职业教育人才能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例如,农业生物技术人才可以研发和推广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业机械工程人才能够设计和改进农业机械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有助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比如在一些山区,培养掌握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的人才,可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当有更多的涉农职业教育人才进入农村创业就业时,他们能够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一些返乡创业的涉农职业人才,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商,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带动了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在农村的发展。
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人才带来的新技术和新的经营模式,如订单农业的推广,可以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的收益。
培养措施
优化课程体系
涉农职业教育应构建以农业生产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除了基础的农业知识课程外,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例如,设置作物种植实习、动物养殖实训等课程,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和养殖场直接学习操作技能。
还要紧跟农业产业发展趋势设置课程。如开设智慧农业、农产品区块链溯源等前沿课程,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农业发展的需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引进具有丰富农业实践经验和高学历的教师。例如,从农业科研机构聘请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可以带来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到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等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建设小型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为学生提供校内实习场所,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进行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实践操作。
与校外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到这些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了解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实际情况,积累实践经验。
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涉农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等。例如,设立专门的涉农职业教育发展基金,支持学校建设实验室、购置先进的农业教学设备等。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报考涉农专业。如减免学费、提供就业补贴等,提高涉农专业的吸引力。同时,对涉农企业接收涉农职业教育毕业生给予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等,促进毕业生就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