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关于警惕“出国务工”新型骗局的要点:
常见骗局类型
虚假中介骗局
夸大宣传
一些不法中介会夸大国外工作的待遇,声称到国外能轻松月入数万甚至更高,比如承诺到某些发达国家做普通体力劳动,如建筑工地小工,每月工资可达5 10万人民币。然而实际情况是,当地同类工作的薪资水平远低于此,且扣除各种费用后所剩无几。
无资质运营
很多骗子中介根本没有合法的劳务输出资质。他们在收取求职者大量费用(通常数万元不等)后,以各种理由拖延办理出国务工手续,最后人去楼空。例如,有些中介声称与国外某大型企业有合作关系,可安排大量人员出国就业,但实际上他们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合作文件或官方许可。
非法劳务派遣骗局
伪造文件
骗子可能会伪造劳务合同、工作签证等文件。求职者到达国外后才发现文件是假的,面临非法滞留的风险。例如,有人持伪造的工作签证到国外,在入境时被移民局查出,不但无法务工,还会被立即遣返,并且可能被列入该国的入境黑名单。
层层转包骗局
不法分子以一个虚假的劳务项目为诱饵,层层转包。最上层的骗子先从求职者手中收取高额费用,然后将所谓的“劳务名额”转包给下一层骗子,层层盘剥。最终,底层的求职者不仅面临高额债务,而且根本没有实际的工作机会。
网络招聘骗局
钓鱼网站
诈骗者创建看似正规的出国务工招聘网站,网站上的公司简介、工作岗位等信息看起来都很诱人。求职者在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后,骗子就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刷或进一步诈骗。例如,有的求职者在这类钓鱼网站上申请了一个所谓“高薪海外客服”岗位后,不久就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钱被转走了。
虚假视频面试
通过视频软件进行虚假面试。骗子在视频面试中伪装成国外雇主,对应聘者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后就表示录用。然后要求应聘者缴纳各种费用,如“培训费用”“机票押金”等。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雇主并不存在,整个面试过程都是骗局的一部分。
人口贩卖陷阱伪装成务工
限制人身自由
一些极端的骗局中,诈骗者以出国务工为名,将求职者骗到国外后,没收其证件,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其从事非法活动,如强迫劳动、性交易等。例如,有报道称一些女性被诱骗到国外,以为是去做正规的服务行业工作,结果被强迫进入色情行业,遭受身心的双重折磨。
防范措施
选择正规渠道
查看资质
要选择具有商务部颁发的《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的正规劳务公司。可以通过商务部官方网站查询劳务公司的资质情况。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声称可以办理出国务工业务,求职者应先到商务部网站的相关查询系统中,输入该公司名称,查看是否有合法资质。
了解口碑
向已经出国务工的人员或者相关行业协会打听劳务公司的口碑。例如,可以在一些出国劳务论坛或者社区中,搜索该公司名称,查看其他求职者的评价和经验分享。
详细了解务工信息
核实工作内容
要求劳务公司提供详细的工作岗位描述,包括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任务等。如果是建筑工作,要明确是从事何种建筑工种,是主体建设还是装修等,工作环境如何,是在城市还是偏远地区等。
确认薪资待遇
了解薪资的具体构成,是基本工资加加班工资还是固定月薪。薪资的发放方式和周期也要明确,是每月按时发放到银行卡,还是以其他方式发放,以及是否有奖金等额外收入。同时,要对比当地同行业的薪资水平,避免被虚高的薪资承诺所骗。
谨慎对待费用问题
明确收费标准
正规的劳务公司会按照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一般包括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护照签证费等,并且会明确列出每一项费用的金额。如果劳务公司收取的费用过高或者费用项目模糊不清,如只说一个总费用,而不解释具体用途,很可能是骗局。
拒绝不合理收费
对于一些没有依据的收费,如所谓的“境外安全保证金”(在正规劳务中通常没有这种收费项目),求职者要坚决拒绝。如果劳务公司以不缴纳该费用就无法办理出国务工为由威胁求职者,求职者应及时终止合作并向相关部门举报。
签订正规合同
合同条款审查
仔细审查劳务合同的每一项条款,包括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违约责任等。例如,合同中应明确如果雇主违反薪资支付条款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以及求职者在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无法继续工作时的权益保障等。
寻求法律帮助
如果对合同条款有疑问,可以向律师或者专业的法律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在签订合同前,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合同的含义和自己的权利义务。同时,合同应该是中英文对照(如果目的地国为英语国家)或者当地语言与中文对照的版本,并且双方签字盖章齐全。
出国务工者要保持高度警惕,充分做好调查研究,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