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政法舆情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度政法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征:舆情来源: 网络媒体仍居首位:网络媒体连续四年成为政法舆情首要“策源地”,2024年发端于网络媒体报道的政法舆情事件占比接近三成,其中超过40%的舆情事件来自地方性网络媒体。一些案事件当事人也主动向网络媒体投稿爆料,借助媒体影响力“维权”。 短视频影响力扩大:短视频是政法舆情第二大来源,占比26.2%,较2023年大幅提高,与网络媒体的比重差距进一步缩小。短视频平台上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内容易高效传播,产生舆情。 微博作用不容忽视:微博退居政法舆情发源平台影响力第三位,但作为意见交流平台,2024年经律师、网络大V等意见领袖曝光而发酵的政法舆情事件有11起,占微博平台舆情的三分之一。舆情起因: 执法司法活动最受关注:执法司法活动以过四成的比重成为政法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其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公众期待执法司法机关公正调查、积极处置争议性事件。 突发案事件舆情烈度高:突发案事件引发的政法舆情数量占比达39.3%,其中各类刑事案件与公共安全事件共67件,在突发案事件中累计占比近九成。个体情绪引爆的突发事件与极端个案较为典型,如山东青岛女子逆行打人事件等,此类事件极具偶然性,易引爆群体情绪。重大恶性案件的社会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相关舆情烈度也更高,如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等。舆情类型: 社会热点舆情多发:社会热点案事件数量占比达到41.4%,远超其他类型。这类事件中,舆论密切关注责任划分、处置进展、处理结果等话题,政法机关依法依规处置收获舆论认可。 执法问题类舆情相对突出:执法问题是2024年度政法舆情中的第二大类型,共31起,占比16.2%,主要包括政法机关过度执法或是不作为、慢作为等情况。不过,较2023年,执法问题类舆情比重整体降低。责任主体:2024年超八成舆情事件的主要责任主体为政法机关,涉及政法干警个人的舆情数量占比为11%。相较2023年,单位舆情占比明显减少,个人舆情占比有所提升;涉及“个人+单位”的复合型舆情数量占比6.3%,较2023年稍有升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