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晚,科创板上市公司力源科技发布公告称,其实控人沈万中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力源科技于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水处理项目进度的方式虚增营收和利润,造假仅1年就被判刑。让“造假1年就判刑”成为一种常态具有重要意义,可从以下方面理解:体现监管效率提升:力源科技造假仅1年就被判刑,得益于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从2022年4月披露年报到2023年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用时不到一年。若“造假1年就判刑”成为常态,意味着监管部门能更快速地察觉企业造假行为,及时介入调查,这是监管效率大幅提高的重要体现。加大造假打击力度:以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中,造假时间往往持续多年,“造假1年就判刑”的情况较为少见。若这种情况常态化,表明监管层对财务造假行为持“零容忍”态度,无论造假时间长短,只要存在造假事实,就会依法严惩,彰显了打击财务造假的坚定决心。增强市场震慑作用:资本市场中,财务造假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破坏市场秩序。“造假1年就判刑”常态化,会让上市公司及相关人员深知造假成本极高,一旦造假,很快就会面临法律制裁,从而不敢轻易涉足造假行为,对整个市场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有助于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造假行为会误导投资者决策,导致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当“造假1年就判刑”成为常态,能有效遏制企业造假冲动,使投资者获得更真实准确的市场信息,减少因造假导致的投资风险,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严厉打击造假行为,让“造假1年就判刑”成为常态,有助于净化市场风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了实现“造假1年就判刑”常态化,需要进一步强化行政调查与刑事移送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效率,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网络,让造假行为无处遁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