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即将出台落地,投向相比以往可能更加丰富。以下是具体介绍:传统基建领域仍受重视:交通水利等大型基建项目依然需要资本金支持以加速建设。传统基建投资在社会效益较高的行业仍有发展空间,例如水利工程在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显著社会效益,交通运输类基建投资也还有增长空间,“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战略或许同样需要资本金注入来加速推进。科技创新领域成为重点: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向要支持科技创新,这可能主要指向对数字经济,特别是AI、算力等方面的支撑。从地方政府会议披露的信息来看,多地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放在重点项目摸排工作的前列,与2025年两会重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方向一致。消费领域有望获支持:扩大消费或成为政策性金融工具投向的另一领域,或与央行新设的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协同优化服务消费场景。我国人均服务消费较疫情前趋势少1923元/人,优质服务供给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前期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重点支持文旅、教育、养老产业投资,若政策性金融工具纳入消费领域,两工具协同效应或短时间加速服务消费场景优化。据市场预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规模约为5000亿元,有望撬动约6万亿元至6.5万亿元的有效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