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承 2025”重庆行科学家精神报告会举行,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回顾了父亲科技报国的一生,展现了钱学森深厚的家国情怀。以下是钱永刚追忆中体现钱学森家国情怀的一些方面:坚定的报国决心:1955 年钱学森准备从美国回国时,老师问他中国那么落后,回去难道种苹果吗,他毅然表示如果祖国需要,种苹果树也不是不可能。他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就是为了给仍然困苦贫穷的中国人民服务,帮助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祖国重建。对国家航天事业的担当:回国后,钱学森坚定地认为中国能造自己的航天装备。1955 年他到东北参观时,对我国能否制造航天装备给出肯定回答,为我国航天事业注入信心和动力,拉开航天事业序幕。他还基于国情与技术条件,主张优先研制中国自己的导弹,在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展现出敢于冒险、勇于担当的魄力,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当国家需要时义不容辞为国分忧。始终把国家放在首位:钱永刚提到,父亲在人生的每一次选择中都把国家放在第一位。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时,面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等状况,树立了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并用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他还说“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艰难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体现了他追随先烈、为国家奋斗的决心。淡泊名利与无私奉献:钱学森主动要求减薪,多次把自己的奖金、稿费等捐献出去。如 1956 年访苏后将丰厚讲演费、咨询费捐给国家;1957 年获得科学院科学奖一等奖的奖金后,先买公债,取出后又捐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树立七“不”处事原则,不题词、不写序等,不稀罕外国荣誉头衔,最看重人民对他的最后评价,80 岁高龄仍心愿为人民服务,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言传身教的家风影响:钱学森注重言传身教,用钱永刚的话来说,父亲从来不讲什么大道理,但他的行为让子女始终向他学习。钱学森对子女要求严格,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谋取利益,这种家风引导子女淡泊名利、为国竭力,钱永刚也在祖国的国防事业上辛勤耕耘,并坚持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希望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
|